華星佈局Web3

1.62K
華星佈局Web3

資本巨擘變身加密煉金術士

我長年觀察資金流動——從財報到交易演算法。當華星資本宣布未來兩年投入1億美元拓展Web3時,我的咖啡幾乎停在半空。

這不是某個小眾NFT創業公司。正是這間操盤滴滴與快的、美團與餓了麼合併的機構,早在『區塊鏈』成熱門詞前就悄悄布局數位資產生態。

擁有合併傳奇的過去

回溯2018年,華星首投Circle——現已於紐交所上市(CIRCLE)的穩定幣發行商。單一投資即獲豐厚回報,股價衝破300美元。

2021年再押注Amber Group,後以SPAC方式上市估值逾30億美元。Matrixport、比特大陸收購……他們的玩法很簡單:早期發現先驅者、注入資金與戰略、協助擴張並透過退出或掛牌實現價值。

這套模式在Web2成功。但在信任由程式碼定義的Web3世界中,還能奏效嗎?

後包氏時代:重建使命

真正的轉型不在公告後——而在『包氏』離任之後。2024年創辦人包凡突然退場,引發中國金融圈震盪。

公司收入暴跌40%,淨損達2300萬美元,利潤瞬間歸零。

迎來『華星2.0』:新團隊明確聚焦硬科技、全球佈局,淡化消費互聯網疲態。

而加密貨幣?正是核心戰略支點。

為何是現在?監管風向西移

香港虛擬資產牌照制度快速成熟——Coinbase獲准營運、IDA申請穩定幣許可陸續通過。

非偶然。這是精準佈局。 華星看見:監管正建構防護欄而非高牆——創新仍有空間。 他們押注RWA(實體資產證券化)——連結現實價值與區塊鏈流動性;穩健幣作為全球貿易基礎設施層;結合液態質押、智慧財產權分拆等收益機制……他們下的是國際象棋,而非跳棋。

舊系統能否存活於去中心化?

以曾撰寫Tick資料交易演算法者的角度觀察:真正的挑戰不在技術,在文化。 華星擅長盡職調查報告勝過多數VC;但能否無階級運作?無中央權威管理? 諷刺的是:這些曾靠合併企業成就百億交易的人們,如今試圖打造一個『沒有人擁有全部』或『所有人共同擁有』的生態系統? 這種張力——正是風險所在,也是最大機會所在。

若成功?他們將不再只是投資者,更將成為下一代金融基建建造者。市場已用行動投票:消息公布後股價狂飆33%。對一家過去被稱為『中國互聯網成長背後無形之手』的機構而言——它仍握有指向新未來的手指。

DeFiDarshan

喜歡28.86K 訂閱4.78K

熱門評論 (1)

雨後小鹿林

比特幣版『金錢遊戲』

當老牌投行開始玩區塊鏈,我第一反應是:這不是在做投資,是在變魔術!

老板跑路,團隊升級?

Bao Fan一走,收入腰斬40%,結果他們不哭不鬧,直接開出『去中心化大招』——比誰更像沒人管的共識機器。

真正的王牌:RWA + 穩定幣

別再只盯著NFT了!他們要的是把實體資產全變成數位代幣——房子、債券、版稅……通通上鏈。這哪是投資?根本是金融界的『數位轉生』!

你們咋看?

如果有一天你買房靠的是區塊鏈合約,而不是地政士簽名……你會信嗎?留言分享你的『最瘋狂金融想像』吧~

93
29
0